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Pollution.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Pollution. Show all posts

Friday, December 6, 2024

《全球塑料公约》谈判破裂

全球性遏制塑料污染的条约在韩国釜山谈判为期一周后终究还是破裂,主要归咎于少数石油生产国希望公约关注塑料垃圾的回收和处理,但是逾100个国家却支持限制塑料生产,导致双方出现强烈分歧,没办法在设定的最后期限达成任何协议,下一轮谈判将在明年择期举行。

塑料污染无所不在,从最高的山峰、最深的海沟甚至到人体的每个部位都能发现微塑料。由于食物中含有微塑料,人们每年可能会摄入相等于50个塑料袋的微塑料,突出塑料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此警告,人类每年生产超过4.6亿公吨的塑料,其中一半为一次性塑料。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量可能超过鱼类。

塑料污染的破坏力和后果并不亚于气候变化,促使众多国家在2022年的联合国环境大会对制定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公约达成共识,并设下两年时间表以在2024年底之前制定一份关于塑料污染的国际法律约束文书,以彻底解决全球塑料污染问题。然而《全球塑料公约》自2022年11月开始至今年谈判了五轮会议后依然无法获得全员同意。其中,以沙地阿拉伯和俄罗斯为首的志同道合集团希望将焦点放在废弃物处理,坚持认为协议不应包括任何有关限制生产的内容,因为全球超过90%的塑料没有被回收利用,每年有数百万公吨的塑料垃圾被污染。然而另一边厢,以欧盟和非洲国家为首的雄心勃勃联盟希望限制且逐步减少塑料的生产。法国生态能源转型部长就说了:如果不采取任何行动,到2060年塑料的使用量将增加两倍,即使全部回收和废物收集也无法解决塑料污染问题。

除了上述两大阵营意见分歧之外,全球最大塑料生产国中国和最大塑料消费国美国在这项课题上的立场也是举足轻重,然而让人遗憾的是中国表现不积极;美国随着向来对环保课题并不上心的特朗普重返白宫,美国态度并不稳定。美中两国没有起到领军作用,导致联合国推动塑料公约的谈判更加举步维艰。此外,另一导致谈判僵局的因素是与会国家采取一致表决制而不是多数表决制,也为公约通过结果增加障碍。

塑料污染不会结束,公约也必须持续谈判着,各方还须展开更多努力保持合作精神来实现共同目标,毕竟没有人能够对这项全球性课题置身事外。

Saturday, May 13, 2023

2025年起禁用塑料袋

最近,我国环境部设定目标,放眼2025年起在全国全面禁用塑料袋,到时候所有商家不能再使用一次性的塑料袋,希望鼓励大家都使用环保袋,落实无塑料袋政策。放眼望去,目前还是很少会看到有人会带环保袋出门购物或买菜的,倒是在吉隆坡早市,就看到很多Uncle Aunty都有使用环保袋的习惯。记得多年前马六甲商场也曾实施周末零塑料袋政策,带起环保袋风潮,搞得出门前都要提醒自己记得要带上环保袋,不然就要给20仙的塑料袋附加费,之后也不了了之了。当然现在车上都会准备几个环保袋,反正也不占空间。个人也很支持这个政策的,不然每次收回来一大堆塑料袋也不知道要怎么处理,袋子太小的话也不能当垃圾袋,而有些塑料袋质量比较差的,放太久还会碎掉呢。

个人方面,自MCO开始后我都是早上带着便当盒去打包午餐装进布袋里,一周五天工作日这样做,一周就减少了5个塑料饭盒和5个塑料袋的使用了,一个月累积起来也是满可观的数字。当然也看过有些人认为,就算我不使用塑料,别人也还是会用的,整体上也没有减少太多塑料袋的消耗。但关键处在于人而不是塑料,如果越多的人都减少使用塑料,就更有可能影响和带动周边人的习惯和态度,久而久之必能降低塑料袋的使用。当然,每个人习惯用塑料袋就是因为方便,用完后就丢掉不用收拾手尾,但谁又来为地球的塑料污染来作善后工作吗?人的习惯是可以改变的,首先看政府的制度和策略如何来设计更环保的方式来推动人民,第二需要加强环保和气候变化的知识和教育给人民,让大家都意识到,原来自己的一些小举动是这么有意义的。

如今,我国政府总算踏出了第一步,2025年后效果如何不知道,但是制度和策略设计得再好,没有执行力的配合多半是失败收场。但我们不妨从本身做起,当个有自律和环保意识的人,让自己变得更好,毕竟减少塑料垃圾,总算是功德无量,阿弥陀佛。

Saturday, July 23, 2022

打击塑料污染的历史性时刻

今年三月份有个非常关键、但似乎不为多人所关注的一项重磅新闻:来自175个国家的国家元首、环境部长和其他代表在联合国环境大会上通过一项历史性协议,旨在2024年前结束塑料污染,并制定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议。该协议涉及塑料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其生产、设计和处置。在当下新冠疫情笼罩和地缘政治动荡的复杂背景之下,联合国环境大会成功展现了难得的多边合作的最佳典范。这次通过的决议题为“终结塑料污染:制定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文书”。

该决议决定设立一个政府间谈判委员会,该委员会将于2022年开始工作,目标是在2024年底之前完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协议草案。这份文书将反映处理塑料的整个生命周期,涉及可重复使用和可回收产品和材料的设计,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的需求,以促进获得技术、能力建设和科学技术合作。

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表示:这是标志着地球对一次性塑料的胜利。这是自2015年《巴黎协定》之后最重要的环境多边协议。这是为这一代人和未来时代提供的保险,他们的生活中可能会有塑料,但不会被塑料毁灭。

塑料产量从1950年的每年200万吨飙升至2017年的3.48亿吨,成为了价值5226亿美元的全球产业,预计到2040年产能将翻一倍。塑料生产和污染对地球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在气候变化、大自然丧失和污染方面造成“三重危机”并引发一场人类灾难。

印度政府率先发出第一枪:从7月1日起实施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来应对街道上垃圾遍地和日益恶化的垃圾污染。这是因为各个城镇的街道上到处都是用过的塑料制品,而这些塑料制品最终会堵塞在排水沟、河流和海洋,而动物和海洋生物可能误吃塑料最终导致死亡。印度总理莫迪就在一份声明中说,印度对一次性塑料物品的禁令包括吸管、餐具、耳塞、包装膜、气球的塑料棒、糖果和冰淇淋以及香烟盒等产品。根据印度公布的生产者责任延伸 (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EPR) 政策,收集和回收的塑料量需要提升,这意味着需要监管制造商,并要求他们必须明确标记产品中使用的塑料类型以便方便回收。除了提高可回收性,对替代品研发的投资也应该成为一个优先事项。政府需要对不遵守指导方针的行为处于罚款,还应该激励生产者转向更可持续性的产品。除了适当的监督,促进负责任的消费主义也非常重要。

我们每天丢弃的塑料很少被回收或者焚烧,实际上露天燃烧塑料会导致空气污染。大部分的塑料都会进入垃圾填埋场,多数可能需要1000年才能分解。但与此同时,潜在的有毒物质会渗入土壤和水中。德国研究员曾警告说,塑料微粒对土壤、沉积物和淡水的影响可能会对这些生态系统产生长期负面影响。他们表示,塑料微粒对土地产生的危害远远高于海洋,估计高出4到23倍,具体状况取决于环境。该研究员总结说,尽管在这方面进行的研究甚少,但迄今为止得到的结果都令人忧虑:塑料碎片几乎遍布世界各地,并可能引发多种不利影响。

根据今年6月一则报道指出,科学家在南极洲于2019年11月至12月期间从各处收集雪样,首次发现微塑料的存在。这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因为南极生物在数百万年中适应了极端的环境条件,而快速的环境变化正威胁着独特的生态系统。当微塑料出现在高山或极地地区的冰雪时,可能会加速冰冻圈的融化;微塑料也可能会通过大气中的冰核进一步影响气候。目前在北极冰层和最深海沟中的鱼类体内都可以发现的微塑料,估计每年杀死100只多万海鸟和10万多头海洋哺乳动物。

不管是土壤、水系、空气、鱼类、贝类等食物和饮用水,微塑料都已经被检验发现了。长期接触塑料正在在损害人类健康,可能会影响生育能力、荷尔蒙、新陈代谢和神经活动。然而其实我们的日常生活都已经离不开塑料了,从食品、运输到包装,塑料简直是无所不在。

联合国在上个月召开的海洋会议就警告:人类呼吸的氧气50%由海洋产生,海洋也为数十亿人提供每天必要的蛋白质和营养。地球上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去60%增加50%,其中约四分之一的二氧化碳污染由海洋吸收,但这造成海水变酸,威胁到海洋食物链和海洋吸收碳的能力。此外,全球暖化带来的过度高温90%以上由海洋吸收,这引发了大规模的海洋热浪,造成珊瑚礁白化,并使得缺氧的死亡海域扩大。更糟的是,大量污染投入海洋仍无止境,包括每分钟有相当一辆垃圾车容量的塑料倒入海洋。而根据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 (OECD) 最新一份报告,按照目前趋势,到了2060年,全球每年的塑料垃圾量将接近现在的3倍来到10亿吨。

随着世界各国在去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COP26) 已经针对全球变暖作出碳中和或净零排放政策的承诺,冀望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如今接下来就是必须尽快淘汰使用塑料垃圾,避免日趋严重的塑料污染加剧对地球造成的危害了!

Saturday, August 1, 2020

无纺布的便利和危害


疫情期间,口罩任意丢在地上的情形是不是到处可见呢?

你知道吗?人人必备的口罩是由无纺布 (non-woven fabric) 制成的。而无纺布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一种材料,被广泛使用在各种生活产品里。依据应用要求,无纺布可分为耐用型和一次性应用型两大类。耐用型无纺布可以重复使用,比如近些年掀起热潮的环保袋,许多都是由无纺布制成。一次性应用型无纺布也很常见:清洁用的湿巾,袋泡茶的茶包,婴儿的纸尿布。。。


无纺布并不是布,实际上用于生产无纺布的三大原料是聚丙烯 (Polypropylene, PP) 、聚酯 (Polyester) 和粘胶纤维 (Viscose fibre) ,个别比重为63%、23%和8%,总共94%。粘胶纤维为天然纤维的加工物,聚丙烯和聚酯都属于化学纤维,也是合成塑料的主要聚合物成分,由石油、天然气或煤等不可再生的化石原料加工而成的,因此由这些化学纤维制成的无纺布都是塑料制品,而市场上绝大多数 (89.5%) 无纺布都属于难降解的塑料制品。

虽然塑料制品可以回收利用,但使用过的口罩、湿巾、茶包、纸尿片等已被污染,是无法回收再生的。这些一次性无纺布在垃圾分类属于干垃圾,对干垃圾的处理通常是采用填埋、焚烧等方式。填埋塑料垃圾产生的垃圾渗滤液会对土壤、水体造成污染;而在另一种垃圾处理方式 - 垃圾焚烧中,塑料制成的无纺布会产生出癌物二噁英(迄今为止人类已知的毒性最强的污染物)、酸性气体等污染。

总体来说,不论是进行填埋还是焚烧处理,无纺布作为塑料废物都具有一定的生态毒性。

因化学特质稳定,塑料制成的无纺布是难以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的。部分消费者因为环境意识薄弱、对无纺布真材实料具有认知偏差等原因而将无纺布丢弃于自然环境中,这些残留在自然环境中的无纺布可能需要100年才能降解。同时,他们可能被动物误食,导致动物患病或死亡,对动物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而在降解过程中,聚酯在风吹日晒的作用下,可能成为次升微塑料 (Microbeads) - 一种更加棘手的塑料污染物,对整个生态链产生巨大的威胁。


总结来说,一块无纺布会对生态造成诸多方面的负面效应。

1) 在原材料的开采和加工中会消耗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以及造成可能的废料排放污染;
2) 在销售和使用中,因其一次性使用特性会增加垃圾量;
3) 在废弃处理上,因其产品特性难以进行回收再生,其次在填埋、焚烧过程中会造成土壤、水体和空气污染;
4) 对于失控而流入自然环境中的废弃无纺布制品,它们是难以自然降解的,会对动物甚至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当然,无纺布确实拥有很多优点,它的发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为我们的生活提高便利。而随着无纺布工艺和垃圾处理技术等的提升发展,无纺布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也在逐渐减少。

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 购买商品时,多关注其成分说明,了解商品材质,如使用的无纺布是否由天然纤维还是化学纤维制成;
2) 理性消费无纺布商品,减少消费塑料无纺布商品,多考虑使用天然纤维的无纺布商品;
3) 增加耐用型无纺布商品的使用次数,如提高单个环保袋的使用次数;
4) 做好垃圾分类,不随意将无纺布制品丢弃在自然环境中。

随着疫情扩散至全球,导致人们都必须戴上口罩成为新常态,但请谨记不能让地球与环境为我们使用后丢弃的口罩埋单!